飞六网

 找回密码
 飞六网用户注册邮箱验证
搜索
热搜: 系统 工具
查看: 2511|回复: 2

打坐禅修入门

[复制链接]

461

主题

479

帖子

18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54
发表于 2020-9-28 1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坐禅修(放松、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睡功等资料)
(1)第一步:放松入静
(2)第二步:入门方法,观手或观呼吸,培养和形成专注力
(3)第三步: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说观呼吸,观呼吸的原理咱们以前谈过,那就是通过呼吸这种潜意识活动的现象去体验呼吸,体验呼吸这种潜意识现象,然后使我们的潜意识达到稳定深刻的状态,从而使潜意识能够在实证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平时是在有意识思维指导下生活的,我们在大街上就是眼睛到处看,都是在有意识思维主导下进行活动的。实证是反过来,是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所以我们通过体验呼吸,使潜意识能够反回来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们观呼吸的根本的目的。
潜意识是建立在柔软心基础上的,你怎样使柔软心能够展现出来,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我们在观呼吸中使用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把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全部放在虚空中,放在鼻前虚空,鼻子前面这个地方,鼻子前面很近的这个地方,虚空中。就象睡眠一样,我们在观着鼻子前面这个地方去入睡的,把这两种思维功能,同时放在这个地方观呼吸的。我们是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察虚空,然后用普遍性留意去体验呼吸。大家可以闭上眼,现在就开始打瞌睡,你想一下你瞌睡时的情景,瞌睡的时候你就是使用选择性注意去观着鼻前的虚空,然后潜意识(普遍性留意)在体验呼吸的。
选择性注意怎样才能安住于虚空?选择性注意建立的基础是刚强心,那么这时候你必须让柔软心生起,它才能够安住于这种柔软心的、安住于虚空的。那就必须进行设置,对场景进行设置,然后就能达到这种状态。
举例来说:你可以设置“你的身体是透明的、象羽毛一样的柔软”。我们平时对物质的状态,物质都有种滞碍性,它有障碍性,这是种刚强心的表现,有刚强心的情况下,一切物质都是障碍的,不透明的。你这样设置,把身体设置成透明的,它就与柔软心相应,身体设置成象羽毛一样柔软,那它就是和柔软心很好的对应,这样就能培养柔软心。
然后你再设置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身体设置成非常大的身体,这个大的身体又是坐在虚空中,安坐在虚空中,而虚空又是一种蔚蓝色的、深邃的、纯粹的虚空,丝毫没有云朵,一定不能有云朵,就这样你对自己的身体设置,然后观想这个场景,观想这个场景使自己的心完全与虚空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然后你再开始观呼吸,而且你一定不能观身体内的呼吸,而是观鼻子这个地方的呼吸,鼻前虚空这个地方呼吸,一吸一呼的,鼻子这个地方呼吸,也就是把呼吸从体内摘出来,就是相当摘出来一样,单单的观呼吸,其他身体方面全都不管,身体宏观物质状态一个都不要去体验。
因为身体宏观物质状态是和刚强心对应的,就绝不要去体验它。那么这样你将能安住于观呼吸。同时这样有一个好处是,选择性注意能快速形成选择性专注,它不会处于一种频繁的扰乱状态,不会破坏潜意识的稳定性。同时还能让选择性注意在这个地方发挥主导作用,使潜意识去体验呼吸的时候,能够向选择性注意靠拢。
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总是以选择性注意为主,潜意识总是围绕着选择性注意去发展。比如说,你看树上的那个苹果,你的选择性注意选择那个苹果,那么普遍性留意,就直接围绕着你选择的那个苹果的周边的环境去看,你的普遍性留意一定不会跑到几十里外,去看几十里外的那个东西,它一定是围绕着选择性注意,去看它周边的境界的。
那么当你把选择性注意放在虚空的时候,那么对呼吸的体验就同样会转移到虚空去进行,这样就把呼吸转移到虚空去观察,不会再去体验身体的呼吸。而一旦你去体验身体的呼吸的时候,那么你将不得不受这种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的影响,不得不使用这种散乱心,就是选择性注意,这是最麻烦的。


因此观呼吸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观鼻前虚空。这种方法也是在道家里的最上乘的方法。其他的方法全部都是次要的,都是低级的。唯一的只有这种方法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如果这一点你做不了,你的实证将非常的困难。这一点如果你做的好,设置的好,那么你的实证就非常容易,你的观呼吸就会自动的转移到鼻前的虚空去观,那么你将跳开身体这个方面它的复杂的变化。


把呼吸转移到鼻前虚空去观,是最关键的一种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那么这种方法它是准确的、巧妙的使用了思维,先将思维达到一定的状态,柔软心达到一定的状态,用对这些物质进行设置的方法,把柔软心诱导出来,诱导出来之后,就可以解决物质方面这些问题。所以这里就牵扯到刚才咱们谈的,就是你必须通过设置,才能与柔软心相应,要不然你就不容易成功。而你对场景的设置,一定是建立在和原理相合的基础上,也就是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你才能进行设置,要不然你根本无法设置的。

我们还是举刚才的例子,比如说你观想自己坐在虚空中,身体非常的大、非常大,然后和虚空完全融为一体,然后这时候你再观鼻前的呼吸,因为你是坐在虚空中的,所以你的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你的周边全部都是深邃的、蔚蓝色的、深蓝色的这些虚空,很深邃的虚空。那么这时候你再去观鼻前呼吸的时候,一方面你象睡前观鼻前呼吸目光内视向下的,目光内视向下这样容易形成静;另一方面鼻前这个地方现在也是虚空,因为你的身体下方全部都是虚空,你的鼻前的这个地方照样也是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很深邃的、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时候,深蓝色天空的这种深邃感,柔软心相应的深邃感是和专注相应的,所以在这种设置的场景下,你将容易形成专注的静,而不仅仅是静的问题。
一般人刚开始观呼吸观鼻前虚空的时候,如果不进行设置那是和睡眠相应的,你只能形成静。单单只能形成静,就容易住于昏沉状态。有的人观呼吸的时候就是观着观着,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这是因为你设置的有问题,你设置的场景,只能形成静不能形成专注。
如果你设置的是坐于虚空中,而鼻前就是很深邃的,下面就是很深邃、很深邃的天空,天空非常的深邃,与之相应,而这深蓝色的光又很强、光又很美,柔软心也能升起来,这光又能破除形成昏沉的那种静,所以这时候你就很难进入睡眠中,专注的静就很容易形成。


坐姿的问题
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大道自然。
怎样放松

打坐,通过身体的放松达到静,这一点,对很多人都适用,要注意的是,你在使用这个放松去达到静,那么催眠师也照样是使用放松的,催眠师不断地暗示放松、放松。他们也有很多技术,也是通过这种放松达到静的。同样的,我们在睡眠的时候,也是通过放松去达到静,在静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睡眠。所以放松是睡眠,入静、催眠共同的基础。
打坐的放松和他们的放松有什么区别,区别点就在于用心不同。其他的放松有一个特征是,不对任何对象形成专注。
  打坐的放松则是一种专注的放松,对放松的每一个过程、细节,心里都是清清楚楚的。比如说,在放松的过程中,你放松眉头,你就明显的知道你在放松眉头,放松嘴巴,放松鼻骨,然后再放松脖颈,放松肩膀,每一步放松都清清楚楚,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楚的!
打坐需要放松的部位,是那些辅助逻辑思维的肌肉群和部位,眉头、鼻子、脸颊、嘴部、颈部、双肩,双臂。腰部和背部是不需要放松的。
从哪个部位开始放松,看个人的情况,有些人眉头容易紧张,有些人双肩容易紧张等等,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相同的是,需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进行专注的放松
放松的原则:体会过程,享受过程。
  比如放松肩膀,我们现在把肩膀放松了,但隔了一会儿又紧张了,那就再放松。就这样,一个部位往往需要反反复复许多次,甚至很长时间。不要急,不要追求结果,要学会体会过程,享受过程。
  一定要仔细地、细心地、柔软地、耐心地体会这个放松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美好,要学会享受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动不动,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切断身体和思维的关系。
放松到位的感觉:心里一点都不会觉得烦,一点都不会觉得紧张,心感觉很清凉,很有耐心,很喜欢坐。


怎样观手

为什么选择观手,在身体的各部位中,手最与心相应,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注意力容易集中,容易形成专注,因此,通过观手可以引导心快速达到入静和突破。
  手怎么放置。双手平放或叠在一起,随便怎么放都可以,因为这个手无论你怎么放,它都不容易出现问题,同时也很容易产生感觉,所以这个是非常自由的。另一点,你可以在静的情况下做,也可以在运动中进行。
躺着观还是坐着观?随便,姿势是很随便的,你觉得哪种姿势最容易升起感觉,就用哪种姿势。不管是躺着还是坐着,都以自我感觉舒适、平稳为主,标准以身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为准。这样,就可以一心于心了。
  首先放松,要高度的重视放松,经过放松到位后,把注意力放在一只手掌上,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手掌会出现麻、涨、热的感觉,选择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来体会,比如,选择热感,这时候,要放弃体会其他感觉。体会热感、热度一丝一毫、很微细微细的变化,要静静地体会、高度专注的体会它的非常微细的变化过程。
当你的心越来越柔细,和这种一丝一毫的变动融为一体的时候,慢慢的,你的身体其他部位的觉受就会越来越微弱,心已经非常专注于这个热感。手的这种热感的稳定,标志着心的稳定;手的轮廓,身体轮廓的丧失,标志着你将不再走神;这时候,你就逐渐和这个热感融为一体。当你和这种热感融为一体的时候,很快会有暖洋洋的感觉迅速包围整个身体。这就完成了欲界定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酥暖。
观手,刚开始的时候,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原因在哪里,第一就是,手的感觉没有升起,因为你手的感觉不明显、没有升起,这样就导致没法集中,等到手的感觉升起之后,非常明显之后,就很容易集中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观手的时候,不是去体会手掌在哪里,而是去体会手掌升起的麻、涨、热各种感觉中,其中的一种感觉。只要盯住一点感觉,就可以带动全身。一既一切,突破一点,也就突破全身。同时,要在心上下功夫,让心专注于一个感觉一丝一毫的变化,体会越细越好,越耐心越好,这样,可以让心稳定的处于柔细的状态。
观手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有的人一开始观的时候这种气感就特别的明显,有的人不行,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和这个心能不能集中,心情是不是平静,这些原因。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你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观手的运动,手像打太极拳一样慢慢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你体会那种手的麻、胀、热等等,体会这个觉受,让这个觉受先提起来,有了这样的觉受之后,你就容易集中注意力;然后也可以把手垂下来,垂下来之后它就容易出现这种胀,特别容易出现胀;等这种觉受升起的时候,明显的加重、升起的时候,然后你就可以平放着观;等到这种手的感觉已经很明显了,专注力已经能够增强了,然后手的运动幅度就慢慢开始变小一点;渐渐地过渡到观这个手指的运动了,手掌稍稍的伸缩,稍稍的张开、合住等等,就观这种微细的动作,在这种微细的动作中,体会那种气机是怎样的收缩和膨胀的;再进一步,手就不用动了,就慢慢的体会这手中的气机它是怎样的在一点一点运动的;慢慢的也不用再体会这个运动了,因为你不是练气功的,不再体会这个运动,就体会这种手的热度它是怎样一丝一毫很微细很微细的变动,静静地体会这个变动。当你的心越来越柔细,和这种一丝一毫的变动融为一体的时候,慢慢的你的身体其他部位的觉受就会越来越微弱,心就完全就专注,专注于这个气感,这样你就逐渐和这个气感融为一体。当你和这种气感融为一体的时候,很快的这种气团,这种气的暖洋洋的感觉迅速的就包围整个身体。这就完成了欲界定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酥暖。所以就通过这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先看一下自己属于哪种层次的,比如说你刚开始的时候属于气感一点都不明显的,那你就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的动作,总之让这个心能够专注;如果你的气感特别的明显,那你就不用辅助的动作,就这样静静的观就行。
还可以这样观手,我们现在静静地坐下来,但因为刚从烦乱的生活中出来因而思维非常混乱,杂念纷飞,无法专注地观察手的感觉。这时候就要顺应此时思维状态的动的特征,因势利导,观察手的细微的动作。你可以让手指微微的移动,观想写毛笔字、画画等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慢慢地小幅度的运动,保持心的平静、柔软、美好。这样观想一段时间,心就会平静很多,你会感到这时候手指的运动已经变得多余了,已经不想再动了。这时候就要顺其自然地让手停下来,不要再动,仅仅只在心中继续专注地观想手的运动。渐渐地,你终于能够非常专注地在心中观想手的运动,再也不会走神了。就这样,继续在心中默默地观想手的重复运动,越慢越好,你将觉得这种观察多么美好,你将非常享受这种观察,在不知不觉中你将进入高层次思维状态,你将彻底摆脱身体上的任何感觉,哪怕是癌症的疼痛,这时候也将无影无踪。时间将变得飞一样的快,你会不动不摇地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


怎样打瞌睡(睡功)

一、从睡眠中学习禅定

刚练禅定的人往往有一个不易克服的难题,那就是昏沉。人为什么会昏沉、会睡眠?我们的如来藏是一个真正的永动机,根本不会睡眠,那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地要睡眠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分别执着识总是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因而不得不使用这个身体感知外界,同时不得不感知这个身体的每一分每一毫的变化。比如感知它的运动和静止,感知它的健康和疾病。
我们这个身体不是一个永动机,它工作累了就必须休息,必须睡眠,因此,我们的心不得不感知这个身体的睡眠。因此,不要认为睡着了如来藏就停止作用了,其实没有,他在感知睡眠这种状态。
刚练习入定为什么会昏沉?因为你上座后不由自主给自己一个暗示:放松。没经过系统训练的人根本不会科学放松,他总是不自主的在潜意识里把睡眠当作了放松,你的心当然就在潜意识里要感知身体的这种睡眠状态,你自然就要昏沉了。
入定在理论上很简单,就是把心从感知睡眠拉过来,让他感知其他的所缘,比如感知念佛号、感知参话头、感知慢动作等等。只要你始终在感知所缘,而不是在感知睡眠,你就绝对不会昏沉,因为身体并不是你,身体的睡眠和你毫无关系。一流的大师一边呼呼大睡,一边对周围的事物对自己的思想清清楚楚,他要醒来立刻就能醒来,醒后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是从哪个念头醒来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破除昏沉,首先在观念上要明确这个身体并不是自己,它的睡眠与你毫无关系,你没必要陪它睡觉。但习惯了陪它睡觉,马上不陪它你可能还有点不习惯,这就是练习禅定的一个任务了。你觉得很可笑吧,的确很可笑,因为修行其实无非是纠正我们的一系列错误而已。
怎样破除我们感知睡眠的习惯呢?首先你必须让心有一个所缘物来攀缘。我们的妄心建立在执着上,无时无刻不在攀缘,它不攀缘身体的睡眠就肯定会攀缘别的。比如少男少女们得了相思病,任凭身体多么困,他就是睡不着,因为他不攀缘睡眠了,改成攀缘心中的那一位了。练禅定也是这么可笑,你必须找一个所缘,所不同的是这个所缘要象鸡肋那样,食之无味,吐之可惜,这样就能使你既放下意识又放下分别执着识,从而证入如来藏而开悟。
刚才我们说过,你习惯了陪身体睡觉,现在不陪它你还很不习惯,因此你虽然心里有另外的所缘,但时不时的总要陪身体一下,这就免不了要昏沉,要打瞌睡。这时候你要专心打瞌睡,看是哪一个念头没看住,失去了所缘,结果让心(自己)去陪身体了。
经过反反复复的训练,你会很清楚地知道是从哪一个念头睡去的。醒来时先不要动,回忆一下自己刚才是怎么醒过来的,如果想不起来就继续观心,看自己又是从那个念头睡过去的,然后又是从那个念头醒过来的。经过几次训练,你会发现自己能控制睡眠了,你会很清楚自己是从哪一个念头醒来的。
古往今来的大师们都是从睡眠中学习禅定的,因为障碍我们入定的就是昏沉和散乱这两种状态,在睡眠的时候心肯定不会散乱了,因此,你只需克服了睡眠这个昏沉状态,自然就入定了。入定很容易吧,会睡眠就会入定,从睡眠中学习禅定是一条捷径,这是懒人们的拿手好戏,应该叫懒汉禅定法。
你会看出一个问题,上面这种从睡眠中学习禅定,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还有身体这种感觉,如果你做到了身空,那你自然远离了睡眠,就不需要这个懒汉禅定法了。身空,哪怕是最低层次的,没有身体感觉的身空,都能使你快速证入菩提。这也是有的法门先从身体入手的原因,只不过他们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身空而已。那样的身空练习法一定要有过来人的指导,要不然极易出问题。因此,懒汉禅定法对我们这些懒人来说,还是很对机的。


二、如何在打瞌睡中实修


专门的打瞌睡,通过打瞌睡呢达到在思维的层次上得到突破。
过去的人不能说全部吧,至少是绝大多数人,他们是通过打瞌睡这条路把思维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让思维得到突破,这个大家都可以看很多很多的传记的。可以说一个不会打瞌睡的人,也是很难把自己思维突破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睡眠本身也是一个念头,现在可能体会不到,将来你自然就会体会到睡眠就是一个念头。因为这个念头咬不住,盯不住的时候,结果就从某一个念头一下子就睡过去;然后同样这个念头盯住了,然后一下子就转过来了,就清醒过来了,就是在这一个界面上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专门谈一下睡眠。
我们这个身体和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一一对应的,就是身体是一个气化身,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是意的相续性,相续性和这个气是一一对应的。这个身体作为这种物质,运动到一定程度它都必须进入一种自我休养生息的状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思维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思维也就是很散乱的,它直接就把这种气机扰乱,气机处在一种混乱的运行状态,它无法得到自我休养生息。所以,身体被迫出现一种自我调理的过程,这就像一个人受到打击一样,马上出现一种休克,出现一种昏迷,昏迷之后马上又恢复过来,这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睡眠也是这样,到了一定时候,人就处于这种自我调整过程。当你的思维突破这个阶段之后,那么,即使在这种活动中,你的心也是很放松的,那么身体在这种放松中能保持这个自我休养生息的过程,那么身体就不需要这样的恢复,不需要这样的过程,因为它本身就是边活动边恢复,就是咱们以前说的以战养战一样。所以只要把这个思维提高到一个高层次,自然就会摆脱睡眠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知道如来藏是一个完全的永动机,它是根本不可能休息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身体处于休息状态的时候,它在干什么,它就在感知这个身体的休息。就像一个司机开车的一样,车停下来了,然后他不是说去干别的去了,他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这个没声音的车,静悄悄的看着这个机器。我们也就是这样,身体就像这个机器一样,身体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在静静地看着这个机器,感知这个机器宁静的状态,我们在感知这个身体睡觉的状态。
如果你的心这时候不再感知这个睡觉的状态了,那么你去感知别的,那么同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可以进行它自己的休息,然后你还可以去干别的事情。有的时候如果你在干别的事情的时候,心情过于紧张的话,也就是说这种心愿特别强的时候,它能反过来干扰这个身体,让身体没法休息。
这就像有的年轻人处于这种恋爱当中的时候呢,他就是边想着那些事情,想,他就睡不着;而有的人虽然想,但是思维的对象不是非常强烈,那么就形成什么情况呢,就形成做梦,他就是每天夜里就是这样的做梦,身体还在照样的睡觉,但是这个心就是不停的在活动,他不再感知这个机器的宁静状态,它在干别的事情,所以这就是我们在睡觉时思维的具体情况。
睡眠也是一种昏沉。我们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什么呢,把那种睡眠中的那种浅的昏沉,因为睡眠也是一种昏沉,把睡眠中做梦的那种昏沉情况,那种潜在的逻辑把它拉过来,把它变成什么呢,转变成一种按照实证的方法,叫他盯着具体的念头或者是梦中的觉知力,培养觉知力。
总之这种方法把它熏习成熟,白天的时候加强熏习,熏习成熟之后,在梦中,他就不再去进行那种浅的逻辑思维,就是梦境,不再进行梦境,而是在梦中开始按照方法去进行。只要在梦中按照方法进行,那么在梦中是很容易得到突破的,因为梦中那种执着力不是很强,很容易突破,所以这是其中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白天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形成专业化生活化,完全就是改变生活了,处于一种实证的生活。那么在睡梦中,就自然而然的会进入这种状态。只要你白天这种实证的愿望非常强,同时形成一种习惯,真正是业余人员进行的专业化训练,那么在睡眠的时候,首先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以前你可能睡眠是不能觉知到梦的,慢慢的你会觉察到梦的产生,这个梦越来越多,逐渐的闭上眼之后就产生梦,达到这种情况。首先,先是梦的产生,梦的增多,然后慢慢的,就过渡到梦中在实证,由梦中实证,然后在梦中得到突破。
一个人如果在梦中实证的话,那么他一天的时间可以相当于你平时一个月都达不到的效果,这是非常显著的,所以这是平时怎样通过梦境去实证。


三、借助睡眠,快速入定

意,有昏沉和散乱两种状态。劳累了一天,必然要睡一觉,以便恢复精力和体力,但如果能入定,那就能得到较之睡眠更高质量的恢复。问题是,这时候你总会习惯性的认为这时候很困,所以要好好睡一觉才能更好的入定,你还没有习惯性地把入定当做休息的最佳方式和常用方式。
好好睡一觉,在初学禅修者来说,当然很不错,但是对一个真正经常入定的人来说,他往往会借助困倦、借助睡眠快速入定,因为这时候有一个难得的好处,那就是当你要入睡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散乱,生活在滚滚红尘中的人能够不散乱是多么难得啊!破除散乱甚至比破除昏沉还要困难。这时候只剩下昏沉这个问题了。昏沉,和散乱一样,都是意的一种状态,而意仅仅是建立在执着基础上的空幻而已。因此,当你去观它的时候,它就自然消失了。
这时候你要紧紧地盯住昏沉。昏沉来了你要清清楚楚地知道昏沉来了,当你高度关注它时,它就立刻消失了。就这样,你持之以恒毫不放松地警惕地看着它。渐渐地,随着人体“快复”阶段的结束,你就自然证入定中。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是怎样一不小心,放松警惕,没有看住某个念头,结果一下子就睡去了。当你一激灵,重新盯住昏沉,或者重新盯住你放过去的那个念头,你就一下子又回到清明中。你会发现睡眠完全可以自主,借助睡眠入定是一条快速便捷的入定途径。当睡眠能够自主的时候,也是能够入定的时候,同时也是能够快速入定的时候。


答疑 实例

问:坐久了容易昏沉?,练习打瞌睡不是与昏沉为伍吗?
答:这个不是,这个将来你就会知道这一点。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你白天比较忙,或者其他事情比较多,就是咱们刚才说的,白天要保持一定的打瞌睡的过程,也就是白天有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那么就专心的去打瞌睡,白天就开始练这个打瞌睡,就十分钟二十分钟,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就这样打瞌睡,专心致志的打瞌睡。只要你这个做的好,那么可以说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很短很短的时间,你就一下子进入定中,这个很简单的。
我们平常人在现在这种状态下,他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连绵不断的,其实这个打瞌睡的过程,有时候你盯着打太极拳的慢动作,或者是盯着写书法的慢动作,但其实在这个地方,瞌睡就是一个慢动作,它和慢动作起到的都是同样的作用,你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有时候,在我们打瞌睡的时候,不一定要专门去观那种慢动作,那不一定的,这个它也是一个思维的对象,将来你就能体会得到。只要在这个瞌睡袭来的时候,你不断地感知它的到来,它就是很顽固的到来,那么,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只要你善于把握的话,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为什么呢,这就是专注,昏沉来了你清清楚楚的知道昏沉来了,这就是专注,专注力达得到,你专注在这个昏沉上,和昏沉搏斗的过程,当把这种昏沉打倒下去的时候,那么,你的专注力就提高到一个层次,你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一个高层次。
其实这个原理就是非常简单的,就和我们观身体是一样的,身体腿痛,有的人就借助这个腿痛一下子就提高了,也就是说腿痛它就是个念头,他不断地专注于这个腿痛,他痛得很,痛得很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不痛还不行的,不痛的时候你往往不能够专注,一个人,他哪个部位痛的时候,他是很专心的。
所以,一定要专心致志的去打这种瞌睡,就像你以前观那个腿痛的时候一样,把腿痛的时候的经验转移过来,转移过来就这样培养,培养这个过程,在这个界面上来来回回的进出,来来回回的进出,不断地体会这个界面,界面把握好了,将来就自然得到突破了。
问:一观打瞌睡,怎么腰都直不起来了?
答:刚开始打瞌睡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去提起这种身体,把这个腰挺直,一定要想办法努力把腰挺直,挺直之后,你才能专心的打瞌睡。如果你要一点都不挺直,那你就一下子就睡过去了,你就没办法形成那种觉知了。
打瞌睡的过程,要在觉知力上下一点功夫的,只要在觉知力上下功夫,首先你得到的第一个经验就是,你能够知道你从哪个念头睡过去的,只要你能练到这一点,这也算是得到一步突破了。然后从这种昏沉出来的时候端端正正的坐着,只要你是端端正正的坐着,没有倒下,那么你的觉知力就不可能丧失,觉知力一旦真正丧失的时候是一下子就摔倒了。
你可以看,有的人在坐的过程中它就啪一下子头栽倒了,有的是一下子仰过去了。所以,出现栽过去仰过去的情况也没必要紧张,只要坐的位置不是非常高,是不会出现其他问题的。以后再坐的时候,提高自己的觉知力,就是端端正正的坐,只要坐得端正,就不会出现那种仰过去啦或者是栽下去这样的动作,你就会在这个昏沉基本结束的时候,能感知这个昏沉的结束,昏沉渐渐地减轻了,你能感知得到的,只要你这样端端正正的去坐,你能感知得到这个昏沉慢慢的减轻了,清明逐渐逐渐的升起了,就这个过程。在这个昏沉即将结束的时候,你就再体会这个界面,是怎样出来的,慢慢的再去体会,多体会几次,这样就可以。
问:这里打坐的姿势要求和坐禅的坐姿一样,也是有散盘单盘双盘还有别的姿势要求吗?
答:没有别的姿势,昏沉没有破,如果前面的观呼吸也不是做得非常好,这个时候尽可能地不要采取高难度的盘腿。为什么呢,因为筋腱容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昏沉到来的时候,气机是回阳的,我们平常医学上讲的,阳气者因而上,卫外者也。也就是说,如果这种觉知力很强,平时处于这种坐的状态,阳气应该是布散在身体去保护着你的关节部位、筋腱部位。但是当你坐的时候,昏沉来的时候,这个气机自然回缩了,回缩之后筋腱的这些部位就失去了保护,容易得风湿的。以前就有人是在坐的过程中,因为不注意这些,落下了一个风湿病,很难治的,这是禅病的一种。
所以,如果观呼吸或观其他没有成就,同时,觉知力不是非常强,这个时候你很容易堕入昏沉,你就采用一种难度比较低的姿势,比如缅甸坐,缅甸坐因为筋腱不是拉得很开,这样它就不容易损伤,不容易出现那种禅病,也就是坐着苦禅。


问:不打坐可以观打瞌睡么?
答:可以,不打坐也能的。哪怕你就是站在那里靠着一棵树,你就仔细的观这个昏沉的过程,照样可以打瞌睡的,随便什么姿势都行,开始练习时,只要你不是躺着的,一般情况下不要躺,一躺就放松了,就没有那种觉知力了。
这个和我们刚开始学观呼吸的时候不同,观呼吸需要躺下来,躺下来身体容易放松去观。但在这个地方是不能躺下来的,是需要你紧张的,因为你是和昏沉做搏斗,你观呼吸的时候,你是和散乱做搏斗,解决的对象不一样,采用的姿势也就不一样。
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坐着,或者是站着的,总之不能躺着,一躺着肌肉群整个就放松了,一放松就没觉知力了,没觉知力你就没办法观这个瞌睡了。所以在单位坐在凳子上或公交车上都可以,只要你会打瞌睡,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在公交车上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要忘了站点,坐到终点站了,你一入定,到终点站别人都下完了,你还没下,然后司机来惊扰到你了。一入定之后就不存在时间这个问题了,你虽然也知道别人在喊你,但是出还需要一个出的过程,这个过程他不知道你是入定的,他认为你出什么问题了,他就喊救护车或者什么来干扰你,那就很麻烦,出现很大的问题。
所以在公交车上自己把握好,当你将要入定的时候,因为一个习惯入定的人,他是知道自己即将进入定中,从哪个界面进入定中他是清清楚楚的,不像一个初学者,有时候入定,他是瞎猫碰死老鼠一样,就是一下子进入定中,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
如果将来你打瞌睡打的熟了之后,你就是证入定中,你自己心里也是清清楚楚的。所以将要进入定中的时候你要把握好,不要进入定中,因为这个环境的需要,因为你还必须是注意公交车站点,或者不能到终点站,惊扰你等等。所以一定要这样掌握。
所以总体来说,练这个打瞌睡也就是这样的过程,在平时坐的过程中,你可能觉得是非常艰难的,很难突破,但是只要你善于抓住这个打瞌睡,那么这种实证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而且效果很明显,所以这个也是很关键的。其实让思维提高到一个高层次就是给身体一个休息的过程,一个高层次的休息,和平常人这个睡眠的休息是不一样的,在定中的休息那是真正高层次的。
问:白天短时间观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等着瞌睡来么?
答:对的。白天因为是十分钟二十分钟,这种环境又很嘈杂,你真正想睡着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你是端端正正坐着打瞌睡的,和一般人睡觉是不一样的,尤其头是直的,不是很歪的,他不容易一下子就睡过去,这样就能更加的体会这个过程,体会这个界面。所以打瞌睡只要白天善于利用的话,效率也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呢,因为白天的时候这个警惕心是比较强的,他不容易就睡过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警惕心只要强,他就能体会那个界面,就逐渐逐渐体会那个界面,对那个界面体会的非常清,只要牢牢的抓住这个界面,就会从这个地方突破,就会一下子提高。
问:久坐,内在与外在相呼应,觉知把握思维当下的对象,随之走,能不能就单方面的对抗,不去专门打瞌睡呢?
答:那也行。不专门打瞌睡你就盯着一个具体的思维对象,只要这个思维对象它能让你提起很大的兴趣,能引起你的专注,而且这种专注力能够超越你的瞌睡就行。因为瞌睡这个念头它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你的专注力确实很强,能够专注于思维这个念头,能够压制住瞌睡的这个念头,使瞌睡这个念头能够不至于轻易地插进来,也就是不跟这个瞌睡的念头走,那也行,这个肯定是能行的。
如果你观察的思维对象,专注力达不到,不是非常强,结果跟着瞌睡这个念头跑,那你就专心的盯着瞌睡的念头,专心的去和它搏斗,实在斗不过的时候,就端端正正的坐着去睡,坐着去昏沉。只要你是在斗,在斗争的过程中睡着了,那么在睡觉中同样会处于清明的状态,它会把搏斗的过程转移到睡境中的。因为在这种端正睡的时候睡得不是很死,心还处于一种清明状态,在这个睡梦中他是有自觉性的,所以在睡的过程中,能感知到睡眠慢慢的消退,清明慢慢的升起。这样,它才能在清明升起的时候再体验这个过程,连续的在这个过程中反反复复的去体验。
打瞌睡这个方法确实是好,过去的人其实都是这样过来的,这个将来你就会遇得到,好多的传记或者是经验都谈到的这些,因为基本上都是从这个地方过来的,这个地方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不会打瞌睡就很难入定,很难提高到一个高层次。
尤其我们这些上班人员,白天比较忙,而且心很散乱,如果打瞌睡掌握不好的话,那么想经常性的、轻而易举的能够进入定中,不学习这个打瞌睡的方法,是不容易的,是很不容易达到那种层次的。除非那个人是观呼吸特别好,观呼吸达到了高层次,咱们说的高层次你心里应该明白是什么层次,达到那种高层次,那么它就排除这种呼吸。因为什么,心和物是一一对应的,身体是一种物质,身体这种物质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时候,思维自然达到一个高层次,除非是这样一个前提,它能达到这种程度,要不然的话,对于上班人员,业余人员来说,那就是借助这个睡眠,是最好的,借助这个睡眠能够很轻松地把思维提高到一个高层次。


真正的实证,只是“觉知”,觉知一切而不加入任何的个人观念,你所加入的一切观念都是住在这种观念上。
比如说:你认为这个世界很散乱、很烦乱,你要保持一个静的状态,那么你就一定住在静的观念上;你认为这个思维展开不好,你要保持一个斩断这个念头的观念,那么那就一定会住在斩断念头这个观念上。
你所住的一切境界全部都是错的。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觉知。随时知道心在干什么,仅仅是知道就可以,不用加入第二念、不用加入任何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主题

479

帖子

18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5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的人整天就想着入定、开智慧、了生死这三个层次。
的确,这三个层次对于每个学佛的人来讲都是非常渴望的。
你要想入定,首先身体气脉要畅通,呼吸要匀称,气脉要在身体里饱和。
当气脉不在身体里面流动、被气脉充满了,没有流动的空间了,才谈得上入定。
因此,在入定前,要有个非常强壮的身体和过硬的体质,否则,没法入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入定,
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一些片刻的清安,
不是真正的入定。真正的入定是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里面了,
然后又从整体里面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一个整体的信息了。
其实,入定就是和宇宙融为一体。出定后,你就带着整个宇宙的信息和能量了。
做到把个体消失融入到整体里面还要住在整体里面,
这就是所谓的入定和住定了。当住完以后出来,就叫做出定。
这一进、一住、一出,你整个人就脱胎换骨了。
你出来以后,身上散发出来的信息就是天外的信息,也是宇宙的信息。
所以,要先学会如何入定,有的人入定以后没办法住定,很快就出来。
你不住在这个定里面,就像充电时一接上电源马上就拔掉一样,并没有充到电。
你必须接上电源后充一个小时或八个小时,
把你这个电池充满了饱和的电再把电源拔掉,
这个时候就如同出了定,而你这个电池里面的电和电源源头的电是一样的。
入定也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如佛门里说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在入初禅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万念归为一念,也就是说没有杂念,只有一个念头。
这一个念头安住在当下,身体放松、身心和谐了,才叫做初禅。
初禅最怕就是人家突然喊你或推你。
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旁边的人不懂,有可能会叫你或推你。
当然,我们打坐一般都会告诉身边的人,我要打坐了你不要打扰我,有什么事情就等打完坐以后再处理。
在入定之前,身体的疼痛、麻木这些情况都没有了,都已经突破了,整个身心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能量,身体已不是支离破碎的了。
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整个充满了气,这样才能够安住在当下,才能够达到初禅。
当你通过初禅住上一段时间后,身心内外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就像花开一样,一直在持续的开。
刚开始形成一个花苞,就相当于初禅,到了二禅的时候,就开始开放,心灵上就有了这种开放。
如果身边没有人干扰,花开的过程就持续地张开。
在进入二禅时,身体会有明显的变化,呼吸会越来越弱(有呼吸意味着能量会漏掉,也是在释放能量)。
当真正进入了二禅,呼吸就没有了。
为什么会没有呢?因为他的能量就像伸出去的手脚一样,全部和宇宙融为一体了。
也就是说他“心灵的手”已经伸向了天边,伸向了能量的源头了。
这个时候,随着“心灵的手”伸出去,内在就会升起一股开花的力量,内在的花就会不停地绽开。
当二禅经过了以后,就意味着内在的花全部打开了,手全部铺张出去了,呼吸就停止了。
再继续下去,手腕上的这个脉也不会跳动了。
当这个脉不跳动,就意味着自身的能量全部释放出去、外面的能量全部进来、内外融为一体了,不是片断的,也不会支离破碎,已没有你和我的关系,没有能量和我的关系,没有天地和我的关系了,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没有二元,只有“一”了。
当你进入三禅变成了“一”以后,整个就与天地宇宙的信息融为一体了。
这时,你就是天地的信息,天地的信息就是你。
如果这个时候你融合的快,那你住定的速度就快,就不需要住很久。
有的人住了以后就住在定中,信息没有整合,出不来,没有“我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的状态。
当他把信息融完了,出现了”我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的时候,就会继续往前面走,就进入四禅。
四禅的时候,不仅脉没有了,连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反应全部都没有了,也是说受想行识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已经超越了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了。
在开的过程,在定境当中,会有一个画面出现。开完了以后,就会合,一开一合、一开一合……说不定要开合多少次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但它一定要经过这个开和合的过程。
为什么要有个开呢?开就是个体融入到整体里面的过程。又为什么要合呢?合成整体才能够随时分成无数个个体……个体随时又会变成一个大的整体,大的整体随时又会分裂成无数个小的个体。
佛菩萨的化身,整个形成、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在入定的过程当中,个体的信息本能地释放出去,整体的信息自然地进来,就像打开门一样,外面的空气自然就进来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存在,我们把身心一打开,它就进来,进来以后就形成内外一体了。
当形成一体后,就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就不会动了。
一般只有在支离破碎的时候才会动,一旦形成整体,就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真,没有假,随缘就势,随缘现形。
处在禅定当中时,旁人喊他是听不见的。
当从四禅退到三禅、二禅、初禅出了定以后,又有一个回炉的入定。
回炉的入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入定,不是在坐禅中入定。
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形式了,你看他在吃饭、聊天、嬉笑怒骂,其实他是和整体的力量融为一体的。
这个时候的他不会被日常生活中种种琐碎和声色及事物扰乱禅定的画面。
但外面有任何影子投射过来,他立马就能感受到。
当外面的影像过去后,他里面还是如如不动的。
内心就像一面镜子,镜前来什么景象,镜子里面就显现什么,但当景象过去后,镜子里面亦复如是,不留痕迹,永远保持一个清净的画面。
前面讲的坐禅的入定还不是一种真正的大定,还处在状态当中。
大定是从状态里面出来以后,入定在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入的大定才是佛祖讲的真正意义上的入定。
在禅堂里,在山洞里坐禅的入定是一种小的入定,但对我们现代的凡夫来讲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大菩萨和佛们入的定,就是入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看不到他在入定。他虽然在吃喝玩乐,其实是在定中。他的心境就像明镜一样时刻保持着一个画面,因为这时他的内心就是一面镜子,不需要再一个进一个出。
要达到这样,我们还需要通过前面半步的训练,从有意识的入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从四禅里面退出来,还有一个大覆盖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这样一进一出,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1

主题

479

帖子

18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5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3: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入定修炼,如何打坐入定 ,阿弥陀佛

入禅定的条件

要离五盖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入定不是等待机会

刚才说,入定过程有呼吸的变化,心念的变化,还有身体感觉受乐的变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变化来认识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后继续坐、坐、坐,时间久了,他不知不觉地进入定里面了。到底什么时候入、怎么入,他不知道。这样的修行人往往认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总之,坐久了就一定会入定。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懂得怎么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一次他坐下来时,总想体验他上一次静坐的觉受,然后就等、等、等时间到了,他所期待的体验又出来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数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期待上一次静坐的体验而入定,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间也能入定。为什么他不懂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过程,由于不观察入定过程最重要的讯息,只好等待所体验过定中的舒服感觉,当那体验出现时他才认为:哎呀,我又在定里面了。这说明他没有观察入定的过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觉地入禅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

在这次的禅定学习里,要学习认识入定的过程。其实,过程很简单。为什么说很简单呢?因为在禅定里面,有快乐的感受,呼吸很细,心念也很微细。就凭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你入定时,呼吸一定是从粗变细、心念从粗变细、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就是说,入定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变,你要小心观察它变化的过程。

如何观察出入定时的三事变化

要什么时候观察这三件事呢?当你静坐时,一旦觉得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出现时,你不要留恋在里面,要快点退出来。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当你发现身体快乐,心念变细,呼吸变细的时候,你就能在退出时观察它的变化。你会发现,心念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在退。当乐受完全退时,你就快点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后再度集中于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来的觉受。也就是说,你刚刚从初禅下来,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禅。你再度集中的当时,就快点注意观察三件事的变化,呼吸变细,心念变细,还有乐受又出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为这过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观察心念怎么从粗变细,呼吸怎么从粗变细,怎样从没有乐受变得有乐受。这就是你自己要去认识的道路,什么时候观察此三件事?时机(火候)就是当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时。

每次一静坐,你就要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初学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须坐一段时间,坐到乐受快出来了、没有杂念了、心念微细了、呼吸微细了,这时候快点退出来。一退出来了你就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这时你一定办得到。在入定过程要观察三件事在变化:心念、呼吸和乐受。

重复练习出入定过程

这样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是进去了不要马上出来。在练习加强定力时,要在定里多久呢?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太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加强初禅定力时,他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时。就这样地加强定力。当你觉得这个定很稳固了,然后才能设法进入另外一个禅定。这就是所谓入定的技巧。

3.解除入定的障碍

刚才说修禅定有一些障碍。一个是五盖的烦恼,另外是身体的某些障碍。

气脉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

关于身体的障碍,一个在胸前,一个在后背。在静坐的时候,身体里会有气的运转。就是说,当你精神专注在你所观的境时,你必然会全身放松。身体一放松,你身体的气就会运转起来。气功师会说是在练气功。其实不是,我们在专注修定。但是因为你的心专注在一个境里面,对身体不理会,你的身体就会放松,身上的气就会运转起来。当它运转的时候,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气脉阻塞,气运转到那里就会疼痛。于是禅定就修不好。一般受寒的阻塞都在后背,一般呼吸或心理的问题会造成前胸阻塞。忧郁、劳心、嗔心等就会感觉胸口闷。还有一个就是胃的部位,有些人胃寒,他坐到一定时候就会打嗝。

当你静坐到身上气感发动时候,若身上有疼痛,而不是酸痛,表示你静坐坐的好。为何说好?原因是身上有病痛,你平时不知道,你静坐的时候,气要打通病灶而痛。你要去处理病痛,如果你不去处理,气就会干扰你。如果你不去处理它而每天坚持坐,慢慢的也会自动打通,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如果你们发现任何的疼痛,都要将它处理掉,不要认为出现病痛是老师教错,或者是修错。过去在静坐时若受到惊吓,以后每次静坐就会胸前痛,你要找医生或者气功师帮你调理,以免继续干扰静坐。要记得,在静坐的时若受惊吓,不要立刻就睁眼动身。应该静下来,吞口水或者将气引到丹田,过后找人处理。

背后有几个部位,就是会阴、命门、肺腧、大椎、玉枕等。静坐时会有气通过这些脉轮穴位,如果这几个部位阻塞会造成一种冷热现象。一个是在肚脐背后的命门冷,会导致腿冷麻。还有胸口背后的肺腧穴一旦受寒,就会冷疼。感冒的时候,大椎往往会冷痛阻塞。如果是大椎阻塞,你静坐的时候,会觉得背后很热很热,但颈项以上凉凉的,这是气不能上来的缘故。如果是脑后的玉枕阻塞,你会觉得整个颈项发烧,头重重的。这也是气不通、阻塞。有这种现象,你一定要去处理它。处理不了,只要长久地坐,虽然被困扰一个时期,最终它也会通。



当气自动调理过去造成的病灶而痛,说明你静坐有进步,所以说坐久出现痛是好事,不明白的人就会因痛打退堂鼓。

头上留气——久了造成头痛

大多数人静坐几天后太阳穴和眉心这一带痛胀,这是静坐时不小心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静坐时气会升到头上,很多人没有觉察有气留在头上就休息了,一次留一点点,用功几天后,就会疼痛。情况严重时,嘴唇裂,舌头生疮,睡不着,虚火上升。这些都是气留在头上造成虚火病气。好多出家人都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自己被气干扰成病,对修炼时的气无知而修成“虚火外道”,却骂气功是外道。

所以,每次静坐之后,头上某些部位会有气,你如果有把握处理这些气的话,可以用任何方法处理,处理气的阻塞是不分佛道或外道的,外道有好办法也可以采用。不然的话,最好循古人的规矩,静坐完了之后,先搓热手掌,以爪梳头、以掌洗脸、以指按摩身体手脚。按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立刻睁开眼睛。按摩完了之后,才能睁开眼睛。

按摩就是让你将积在头上或身上的气疏散掉。另外有些人,静坐完了就去睡觉,这是要不得的。这样容易造成头疼。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懂得处理,你就不会被气干扰。不然,你静坐到最后,你会因周身不舒服而心灰意冷。

静坐到了一定时候,敏感的人都会发现有气在运转,大多数人都经验过太阳穴会发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修心养性会产生清净的气,贪嗔淫欲会产生污浊的气,清净的气向头上升,越清净的气升得越高。污浊的气往下降,越污浊的气降的越低,最高到头顶百会穴,最低到小腹下的会阴穴。所以当心念清净到接近初禅的时候,你身上清净的气就会升到眉毛的这个水平。是一个水平,不是眉心一点。在二禅的时候,会有一股清净的气升到发际这一带,就是头发和额头之间。在三禅的时候,会有一股清净的气在百会里。如果你到四禅,那股气就会在头顶外面了。细心的修禅定者都会发觉这种现象,就是静坐后这几个部位会有气。因为不了解这种现象,所以不晓得处理这些气,造成有些人会有不同部位的头疼。

回归平时状态——下座前要按摩头和身体

你每次静坐完了,一定要让这些气降下来。有些人很敏感,他会知道,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不敏感的人静坐之后,要好好的按摩,以避免气留在头上。如果你用按摩处理不了,就要做一些观想,观想气慢慢地从头上降下来。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对自己的头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向胸前中间拉,拉到丹田,重复做这个动作。如果还是不行的话,你可以拍打来处理留在头上的气,用空心掌拍打。拍后会觉得你头上的气粘在手上,要将它甩掉。如果这些你都懂得处理,要进禅定是不难的。有些人已经坐很久了,虽然没有什么杂念了,总是不能入定,没有乐受。为什么呢?多数原因是身体有病,造成心无力集中,于是没办法入定。因为禅定是很强的心力集中,如果心力集中达不到相当强度,就没办法入定。也就是说你的心力无法集中到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身体比较虚弱的人,静坐前就要吃一些补气的药。

4.静坐的气场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他到某个地方很容易就心静下来了。总觉得到这个地方静坐很快就入定了。其实是那个地方的气场很好,对他有帮助。虽然外在的气场对修行有帮助,但是,靠外在的气场,不如靠自己本身的气场,就是长期静坐后,你也会形成本身的气场。至于气虚的人,要吃一些补气的药来加强,他的静坐才会进步;身体健康的人就少吃补为妙。

你静坐的场所不要整天换来换去,如果你在家里,最好每天在同一个座位坐,你会在此座位上形成一个气场。以后你再回到同一个座位,就很快能够定下来,这是环境的影响。还有,你周围的同学坐得好的,靠近他你会沾光。就是说,他的气场对你有帮助,而你的气场对他会有干扰。如果他的气场很强,你对他的干扰就会很微小,没什么影响。如果他本身的气场不是很强的话,你的气干扰了他,敏感的人就会心烦了。有病者的气场,会干扰身边的同修者,所以,当你觉得坐在这个位置非常不舒服,可能换个位子就好了。

5.修定时间的长短

修禅定一座要坐多久?不一定非要坚持坐完一枝香,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昏沉、掉举、散乱,你就必须坚持。如果你有很严重的昏沉、掉举、散乱,那么,你就要自己去衡量时间。如果开始十五分钟坐得很好,过后昏沉、掉举、散乱,每次都如此,我劝你不要坚持。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坐走交叉修。因为静坐开始的五分钟你坐得很好,十五分钟以后的效率就差了。那么,你就坐十分钟,经行十五分钟,然后再坐十五分钟,再经行十五分钟。如果你这样修,也就是说四个十五分钟里,你都能正念清楚的,那样修行就很有效果。如果说,你坐了十五分钟之后,因为精神不好,心无法集中地坚持到一小时,那是浪费时间。不要听人家说,硬要坐完一柱香就是好事,不见得啊!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今天精神很不好,睡眠不足,或其它原因造成疲劳,那么,我劝你快去睡觉。如果不是烦恼而是精神疲劳,睡饱了再来坐效果会更好。

入定是否入得越久越好呢?不一定!如果你要深入禅定,就必须坐得越久越好。如果不是,千万不要坐得太久。为什么?禅定坐久了,会贪。贪什么呢?就是他每次一进去就不想出来。一旦你入定就不想出来,这就是贪。因此,修禅定时,在入定之前最好先规定出定的时间。假如你要进初禅,你就自我规定:现在我要入一小时的初禅。这样,你入定后坚持一小时之内,不要上更高的定,也不要下。如果我现在要在入初禅十五分钟,那么十五分钟后一定要出来。

6.修禅定有三种自在

就是入定自在、出定自在和在定自在。

什么叫入定自在?入定自在就是任何时候我想入哪个定,就能够入哪个定,这叫入定自在。比如我要进初禅,就一口气之间进初禅。我要进三禅就一口气之间进三禅,这叫“入定自在”。如何是“在定不自在”呢?如果我要留在初禅,心念老是要溜上二、三禅,结果自动到了三禅,这是你的初禅在定不自在。什么叫在定自在呢?如果我要入二十分钟,我进去出来,就是二十分钟,这叫在定自在。如果我说进去二十分钟,一小时了才出来,就是贪着禅定。明白了吗?就是说,你入定前,要定下我现在要入定多久,然后到那个时间出来就不是贪。如果你要二十分钟,结果是一小时才出定,就是贪。明白吗?也就是说你不自在。出定自在就是坐禅的人想出定,一想出来就出来了。身心就恢复到入定之前的状况。不要以为一睁开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复常态。如果你出定后会觉得头发涨,被气锁住,很不舒服,这是出定还不够自在。所以,修定有所谓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当你们熟悉了各种禅定之后,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给自己预设一个时间。

7.禅定差别

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差别

刚才说道,禅定有一、二、三、四禅,我用登楼比喻,一、二、三、四禅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犹如你上一幢楼,上一楼、二楼、三楼、四楼,表示说一禅、二禅、三禅、四禅,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当你的心念达到入禅定之前的集中力,称为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禅的近行定、二禅近行定。近行定是什么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楼梯到某一层,因为还未进房间,你可以继续往上爬,也可以爬下来。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进入根本定好像进了房间,你就不能上下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在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初禅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达到了初禅的水平,不等于你当时进入初禅,所以上到初禅近行定,不等于进入初禅安止定。当你进入初禅,会有进入的感觉,整个人沉入在里面。这时若要上下,就必须从初禅出来,你就会有从里面出来的感觉。就是说进去和出来犹如进出房间,上去和下来犹如上下楼梯,是不一样的。

禅定之间的觉受差别处

初禅与二禅最大的差别是:初禅的心态有觉有观,很容易被声音干扰。初禅的人听到声音,心就乱了,所以佛说声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态无觉无观,声音的影响,你都如如不动。

三禅和二禅的差别是:在三禅,你会觉得身体不存在了。但是,感觉头还在,觉得全身很快乐,却不知道身体在哪里。到了三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会觉得呼吸困难,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碍,一般是忧郁、易怒及紧张的烦恼造成气结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禅心脏会跳快。为什么呢?因为,三禅的呼吸很微细。那些心没有力的人会觉得心脏负担不了,会跳得快一点。这样,他就应该在三禅多呆,慢慢地适应,最好是吃补心气的药。

上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会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无法进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声音是都听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个人在四禅里面,听不到声音以后,这个人就可以进一步修第五个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禅近行定,还会听到声音,就没有能力进入第五个定。

禅定越高,定力越强,心念越细,呼吸越细,感受越快乐。但是,从三禅进入四禅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旦你从三禅进入四禅,快乐就会立即消失,完全没有乐受——舍受。如果你们有经验过四禅,就会知道叫舍念,就是没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净——念清净。

8.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如果从初禅到四禅,你都弄清楚了,以后不管你修密宗、禅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禅定来判断自己的心。修禅定好象是磨刀一样,切东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锋利,修行时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来,连初禅都上不了,然而却要修大威德金刚、或者修大圆满、或者修禅宗,这样修任何法门都修不好的。你应该知道自己是以散乱的心来修。明白吗?但是,如果今天你能进到四禅,那今天修任何法门都很有效,因为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净的心来修行。也就是说,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门,用不同的粗细的心力来修行,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四禅的清净心,是修道人要去争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无法平静就去参禅,你只是在胡思乱想,如此参话头打禅七,是胡打,变成烦恼纠缠不清的“缠七”。为什么呢?心都不能安定下来,烦恼一大堆,是烦恼在参缠,还以为是参禅。修任何法门最终是要修慧要觉悟,而修慧之前要有定力。佛法说有慧没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烦恼很多,还说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禅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炼任何法门,都是有所帮助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认识到定是慧的基础,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门,那么,他根本不懂自己用什么心去修。我在这里再次强调:一定要修好禅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飞六网 ( 粤ICP备12045999号 )

GMT+8, 2024-4-19 01:44 , Processed in 0.0796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